close

先破題,我最想知道什麼呢?我最想知道Z的能耐,是否將會取代F成為NIKON下一個世代的霸主?

無反相機新浪潮

2018年進入第三季,所有從事攝影、愛好攝影的人都感受到一股迎面襲來的巨大浪潮!

是的,Full Frame Mirrorless Interchangeable Lens Cameras(可換鏡頭全幅無反相機)進入大亂鬥時代,各相機大廠的動作,無異正式宣布了全幅無反時代的來臨!這個趨勢,銳不可擋~猶如當年SLR(單眼反光相機)席捲主流相機市場的情況,我們有機會見證下一場革命的來臨!

    其實可換鏡頭無反相機各大廠都開發好久了,只是長久以來各大廠都把無反的系列當作小弟看待,片幅著眼在1吋、4/3、APS等規格,專攻消費市場,專業人士大多看不上眼(頂多當備用機、隨身機)。直到2013年SONY投下A7系列(A7、A7R、A7s)這個震撼彈,狂炸相機市場,以其全片幅、黑科技搭配「北港香爐」特性,僅用了短短三、四年,幾乎可以跟相機全球市佔率最高的Canon、Nikon平起平坐,眼看就要展現出獨霸一方,一統江湖的氣勢(不要說我危言聳聽,試問有多少C家、N家的人不是雙系統就是直接跳家,更別提諸多老鏡頭玩家…)!

    許多攝影玩家紛紛猜測各大廠到底還要被SONY按著頭打多久?終於在今年、2018年,各大相機廠很有默契的接力推出自家的可換鏡頭全幅無反相機,目標均瞄準專業市場。

2018年8月23日,Nikon發表了Z6、Z7(S鏡、Z-Mount)
2018年9月05日,Canon發表了EOS R(RF鏡、RF-Mount)
2018年9月25日,Panasonic與徠卡、Sigma合作成立的L-Mount發表Leica S1, S1R(各家鏡頭、L-Mount)

 

Z_All.jpg

廠商與玩家都開始進入陣痛期

大家怎麼看?
我看到了壯士斷腕、破釜沉舟的決心。要知道,對於一個相機廠而言,開發新鏡頭接環是多麼痛苦的事!尤其是針對高端專業市場。我們以市占率最高的C家與N家為例。C家當年放棄使用將近20年的FD接環,於1989年推出EOS 1機身,發表全新EF接環(最主要是增大接環口徑至54mm),承受多少老用戶的批評(手中一堆FD鏡頭怎麼辦?),卻獲致巨大成功,多年來讓Canon在相機市場的市占率獨占鰲頭。

 反觀Nikon,在1959推出Nikon-F,開始F接環的榮光歲月,一直沿用至今,這讓Nikon引以為傲,也讓老用戶覺得揪甘心。然而這項堅持卻讓Nikon在數位化過程中吃足苦頭,因為數位感光元件對斜射光源的感光力不如底片來得好,因此F接環過小的口徑(44mm),讓Nikon在全片幅相機的發展上硬是落後Canon將近5年(Canon第一台全幅數位單眼EOS 1Ds發表於2002年,Nikon第一台全幅數位單眼D3發表於2007年)。而且Canon相較於Nikon更大的接環口徑與更短的法蘭距,也讓Canon轉接他家鏡頭可能性增加許多,間接影響Canon相機的銷售率。今年各家都推出新接環,新系統與舊系統之間的互相牽制與消長考量,想必會讓廠商們傷透腦筋!

 對於一個攝影玩家而言,選定系統(挑品牌)是一項最重要也是最痛苦的事,畢竟大多數人不是土豪,同時養多家系統負擔太大,現在又多了一個「單反」或「無反」的選項,痛苦倍增!雖然各家無反都針對舊系統鏡頭推出轉接環,但是據我測試,效果仍有些微差異,同時,一昧轉接使用DSLR的鏡頭,也失去使用無反的意義!(直接繼續用DSLR就好了啊),所以基本上,選擇進入無反,還是等於要開始養一個新系統了!

 

Z_FTZ.jpg

使用轉接環讓無反新系統可以使用舊系統鏡頭,但是這樣發揮得了新系統的優勢嗎?
(圖為Nikon Z7利用FTZ轉接環使用NikonG鏡)


總而言之,打從SONY吹皺一池春水,各家也看到無反相機的未來無可限量,進而爭相投入。我個人認為,將來相機是無反的天下已無庸置疑,只是需時多久的問題?現階段玩家們還是要花一陣子的時間在單反跟無反之間躊躇猶豫…。

 

Z環是否代表Nikon的未來?

我個人是N家用戶,也使用過C家一陣子,後來陸續使用過Sony A7R、A7RII,對無反相機的使用比率漸增。N家推出Z7、Z6後,許多網路評測著眼於規格,開始與其他廠家規格大評比,然而我跟大家看的重點不同,讓我陷入長考的是-Z環的未來!
 

Z_ring.png

Z環是否將成為Nikon下一個世代主力?

Z環對於我最重大的意義在於,截至目前(2018年)發表的全幅無反機身中,Z環相機擁有最大的接環口徑(內徑55mm)以及最短的法蘭距(16mm),或許是Nikon記取F-Mount的教訓,這一次直接衝到極限!
更大的口徑、更短的法蘭距是否真的可以帶來更好的畫質?對我個人而言,拍照時追求最好的畫質是最重要的目標,也是對顧客的承諾,其他機身性能部分若有不足可以盡量用經驗與技術來彌補。

ME.jpg

一般人提到法蘭距的縮短,都專注在可以讓機身更小更薄,但我最在意的卻是這樣的改變能否產生更好的畫質?

對於大片幅數位相機而言,最大的罩門在影像周邊的畫質,依現在的技術,中央畫質絕對沒有問題,但是周邊因為接收的是斜射光線,投射在數位感光元件不容易產生紮實的影像,因此這一篇測試主要是想看看加大口徑、改短蘭距的Z接環,相對於原來的F接環,是否能有效的改善周邊畫質不佳的現象。對許多人而言,周邊成像或許不重要,反正都是看中央主體,但是對於攝影工作者而言,某些時候對於整個畫面的品質都是非常要求的!
 

兩台機身、四個鏡頭的交叉比對

好奇、猜測,不如實際測試!
先說明測試的方法,純屬個人自己的想法及做法,不代表專業評測。得到的心得,也是我個人的一己之見,請各自解讀!

參與測試的機身分別是NIKON目前畫質之王者D850以及當然的主要對象-Nikon Z7

Z_Nikon-Z7-vs-Nikon-D850II.jpg

鏡頭分別是 24-70mm/f2.8E、24-70mm/f4S、35mm/f1.4G、14-24mm/f2.8G
其中主要是針對24-70mm/f2.8E以及24-70mm/f4S這兩支鏡頭。前者是NikonF接環最新的中(標準)焦段變焦鏡皇,後者是目前Z接環唯一的一支原生中焦段變焦鏡,依其光圈及價格定位,應該是屬於中階鏡頭,用24-70mm/f2.8E鏡這支高貴的高階鏡頭來與之PK應該是越級挑戰了!至於35mm/f1.4定焦鏡跟14-24mm/f2.8G其畫質跟定位也不在話下!
比較方式是D850使用F接環鏡頭(它也沒辦法使用Z接環鏡頭),Z7則分別使用原生的S鏡跟F接環的鏡頭(透過轉接環FTZ)來交叉測試。

lens.jpg

一、棚內測試(近距離平面拍攝)
於攝影棚內測試主要是方便控制參數,D850與Z7兩台機身分別使用不同鏡頭拍攝張貼於牆上的桌曆,藉以比較照片中各區域的成像。
兩台相機機身設定一至,均拍攝RAW檔,無調整轉換成JPG檔進行比較。拍攝參數控制如下:
1.於攝影棚內上腳架、打棚燈
2. 分別拍攝光圈f4(部分)與f8、快門1/125、ISO100
3. 每圖都拍3張擇一
4.分別擷取影像100%r放大檢視的中央、左上、左下、右上、右下來進行比對。
所有比較圖可點選連至Flickr觀看原圖

測試用的牆面如下圖

牆面.jpg

 

比較的方式如下圖:

A_01M

由於圖多,未免頁面過長,以連結的方式處理(Flickr相簿),請挑選想看的部分自行點選,或直接看整本相簿(點我看相簿

24mm端
測試A:兩台機身均使用24-70mm/f2.8E,拍攝24mm端光圈f4

             中央部分左上角左下角右上角右下角

測試B:兩台機身均使用24-70mm/f2.8E,拍攝24mm端光圈f8
             中央部分左上角左下角右上角右下角

測試C:D850使用24-70mm/f2.8E,Z7使用24-70mm/f4S,拍攝24mm端光圈f4
             中央部分左上角左下角右上角右下角

測試D:D850使用24-70mm/f2.8E,Z7使用24-70mm/f4S,拍攝24mm端光圈f8
             中央部分左上角左下角右上角右下角

測試E:Z7分別使用24-70mm/f2.8E及24-70mm/f4S,拍攝24mm端光圈f8
             中央部分左上角左下角右上角右下角

 

70mm端
測試F:兩台機身均使用24-70mm/f2.8E,拍攝70mm端光圈f4
             中央部分左上角左下角右上角右下角

測試G:兩台機身均使用24-70mm/f2.8E,拍攝70mm端光圈f8
             中央部分左上角左下角右上角右下角

測試H:D850使用24-70mm/f2.8E,Z7使用24-70mm/f4S,拍攝70mm端光圈f4
             中央部分左上角左下角右上角右下角

測試I:D850使用24-70mm/f2.8E,Z7使用24-70mm/f4S,拍攝70mm端光圈f8
             中央部分左上角左下角右上角右下角

測試J:Z7分別使用24-70mm/f2.8E及24-70mm/f4S,拍攝70mm端光圈f8
             中央部分左上角左下角右上角右下角

 

35mm端
測試K:兩台機身均使用35mm/f1.4G,光圈f8
             中央部分左上角左下角右上角右下角

測試L:D850使用35mm/f1.4G,Z7使用24-70mm/f4S,拍攝35mm端光圈f8
             中央部分左上角左下角右上角右下角

小結:
1.當兩台機身都使用同一支鏡頭時,理論上法蘭距是相同的,但是某些時候,Z7展現的較佳的周邊畫質。
2. 雖然24-70mm/4S鏡只是中階鏡頭,但是在近距離平面測試上(特別強調這一點,因為以下景物時拍有不一樣的結果),卻毫不遜於24-70mm/f2.8E這支鏡皇,甚至在邊角部位有略勝一籌的感覺

二、外景測試(遠距離景物拍攝)

第一張全圖與擷取放大部位示意如下:
 

M01.jpg

測試M01:D850+24-70mm/f2.8E,與Z7+24-70mm/f4S兩組下去PK
             中央部分中央頂端

 

第二張全圖與擷取放大部位示意如下:

M02.jpg

測試M02:D850+24-70mm/f2.8E,與Z7+24-70mm/f4S兩組下去PK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中央部分左下角

 

第三張全圖與擷取放大部位示意如下:

M03.jpg

測試M03:D850+24-70mm/f2.8E,與Z7+24-70mm/f4S兩組下去PK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中央部分右下角

 

第四張全圖與擷取放大部位示意如下:

N01.jpg

測試N01:D850+35mm/f1.4G,Z7+24-70mm/f4S,與Z7+35mm/f1.4G 三組下去PK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中央部分左下角

 

第五張全圖與擷取放大部位示意如下:

N02.jpg

測試N01:D850+14-24mm/f2.8G,Z7+24-70mm/f4S,與Z7+14-24mm/f2.8G 三組下去PK(@24mm)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中央部分左下角

 

小結:
1.當拍攝遠處景物時,24-70mm/f2.8E果然展現鏡皇氣勢,與24-70mm/f4S相比,中央與邊角的畫質都能勝出
2.當D850與Z7都裝上同樣鏡頭時,Z7在邊角畫質偶能勝出
3.Z7原生鏡頭24-70mm/f4S很能對得起它的價格,在某些時候可以與大三元、定焦等級鏡頭平起平坐

 

總結
以上的圖,請大家各自判斷解讀~
我自己的看法:
1.Z環似乎能夠以更大口徑、更短法蘭距創造優勢。F環不是不能做出優秀鏡頭,但相較之下必須花費更多力氣,也使得鏡頭更高貴。
2.Z環目前中階的鏡頭都能有優秀表現,期待未來更高階鏡頭。
3.Z環未來要取代F環成為主流,有相當的可能性,未來在購買鏡頭的選擇上,會更加頭痛!

Nikon這次Z-Mount採用了極短的法蘭距,理論上幾乎市面所有鏡頭都可以透過轉接環裝上Z系列機身,甚至其他無反相機的鏡頭也可以,所以我雖然把A7RII賣了(很想留、但沒辦法…),可是暫時決定留著Sony FE 16-35mm/4、FE 85mm/f1.8及FE 28mm/f2這三顆鏡頭,純粹是希望將來有一天可以用在Z7身上(法蘭距只有2mm的差距看起來不太可能),不過Nikon一向不開放鏡頭的通訊協定,限制了這項發展,但是還是有所期待,看看有沒有神人能開發出厲害的轉接環囉!

 之前本來一直想上A7RIII,因為這是現階段CP質最好的高階無反相機,最後還是選擇Z7,只因為我還有其他Nikon鏡頭包袱,同一個系統我會輕鬆許多,然後就是上述我對Z環未來的前景看好,應該可以逐步投資。Z7不是一部規格完全符合期待的機子,尤其是單卡插槽一開始讓我有些卻步,不過實際使用後感覺魔鬼還是在細節之中...。


最後,分享一些最近用Z7隨手拍的照片,有了防手震與輕量化、寧靜快門加持,夜景、微距都手持拍攝,爽~

DSC_0353OK



DSC_0149



DSC_0184



 

DSC_0194

 

DSC_0320BW



DSC_0325

 

DSC_0326

謝謝大家~歡迎批判指教!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Nikon Z7 相機評測
    全站熱搜

    安瑟觀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